`
netxdiy
  • 浏览: 673333 次
  • 性别: Icon_minigender_1
  • 来自: 上海
社区版块
存档分类
最新评论

价值投资理论

 
阅读更多

<script type="text/javascript"><!-- google_ad_client = "pub-0241434510974184"; /* 博客文章广告728x90, */ google_ad_slot = "7316585398"; google_ad_width = 728; google_ad_height = 90; // --></script><script src="http://pagead2.googlesyndication.com/pagead/show_ads.js" type="text/javascript"></script>


如果你每年存1.4万元,投资到股票或基金上,并且获得年均20%的投资回报率,那么,10年后是36万,20年后是261万,40年后是多少?
答案是1.028亿。

这就是长线“复合增长”和“价值投资”的魅力所在。也是现今世界第二富豪的巴菲特、最成功的基金经理彼得·林奇等投资大师的成功之道。爱因斯坦曾经说:“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观”。巴菲特也是仅凭着年均23.5%的收益率而成为一代股神。事实证明,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、保持良好的心态在股市中是非常重要的。

如果一只股票分别有同样的机会赚300%、赚200%、赚100%、亏10%和亏100%,那你买入这只股票的预期收益是多少呢?
答案是-100%,也就是全部亏光。因为不管你原来赚了多少钱,只要碰到一次亏100%,你的钱就全部亏光,没有再来进行投资的机会了。

“投资就象马拉松,首先是要跑完全程,才有最后的、真正的胜利”。万不可靠“赌”“猜”“碰”,不能人云亦云,哪支股票又没人推荐过?需高瞻远瞩,目光如炬,深刻洞察。价值投资成功的关键就是“持续性”及“确定性”的增长。年均的成长可能只是不起眼的百分之二三十,但日积月累,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回头来看看,就是一个不小的收获。

大家都知道并努力实践着“低买高卖”,但为什么大多数人却不能取得良好的收益甚至是亏损累累?其实,这是我们的“从众心理”和“羊群效应”在做祟。在牛市初期,绝大多数人因为被熊市吓怕了,是不敢进来的;牛市中期,“赚钱效应”虽然让我们心动,但不确定,一般人还是不敢轻举妄动的;牛市后期,看到压根什么事儿也没有,并且大家都赚了钱,便放心大胆地冲了进来,你这时便可能买在了最高位。此后不久便进入了熊市初期,由于大家刚建立了坚定的信心,即是亏了点,也是不愿意卖的;熊市中期,虽受打击,还抱有一丝希望,因为亏损扩大,更不忍心卖了;熊市末期,心灰意冷,彻底崩溃,反而全部清仓,并发誓再也不玩股票了。如此反复,反而是“高买低卖”了。

那么,如果恰巧在正当的时候进入了股市,是否就能取得相应的收益?亦不尽然。始于2005年的这波牛市,大盘都涨了好几倍,个股翻十几、二十倍以上的更是比比皆是,若我们在当期买入并一直持有至今,坐着不动,平均就能赚四、五倍,甚至达十倍以上,而我们整日里听信所谓的“技术分析”,去追涨杀跌,搞得疲于奔命、寝食不安,理论上收益应更好,事实上,大部分人却没赚到什么钱,这又是为什么?

这正是缘于人性中的恐惧和贪婪所致。在刚赚一点钱儿的时候,由于恐惧,怕跌下来,赶快跑了;然而股价一路上扬,由于贪婪,又怕踏空,赶紧买入,正好又被套,有的甚至连其中的波段都想尽收囊中的。也就是说,该赚钱的时候跑掉了,快亏钱的时候进来了。这就是不提倡“短线进出、波段操作”的原因所在。其实,恐惧和贪婪如影随行,每个人都有的,是人的天性,巴菲特说,我们只不过是要在“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,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”罢了。

理论与实际往往是脱节的,结果甚至是截然相反的。有人做了个实验,进价8元的衣服,卖10元赚的多,还是卖12元赚的多?结果是卖10元赚的更多,因为它的销量提高了三倍。这个人便是世界最大的公司--“沃尔玛”的创始人沃尔顿。

股市是个不需要争论的地方--因为错误会自然受到市场的惩罚。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”。

回顾2007年,上证综指同比上涨96.66%,而我们的投资者,竟有50%是亏损的,跑赢大盘者更是不足一成。沪深两市1500多支上市公司总利润不过6000来亿,但我们仅交易费就超过了4000亿,股民人均贡献高达5000多元,我们又如何能赚到钱?过度的投机、一味的追涨杀跌、苦苦的追寻“黑马股”、盲目的听信所谓的“内幕消息”,一夜暴富的梦想在现实中被无情地击个粉碎,也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……。我们不仅要问:什么是“投资真谛”?

价值投资 + 理财能力 + 长期等待 = 亿万富翁

那么,什么是“价值投资”?就是投资于股价低于其内在价值的股票。通俗地讲,就是要买真正有价值并且价钱合理的公司。首先须要通过对上市公司的调研考察,数据剖析,及成长性、竞争力、赢利能力、资产负债等等的深入全面了解,是基于详尽的分析,是本金的安全和满意回报都有保证的前提下的操作(不符合这一标准的操作就是“投机”)。
然后要估算出公司值多少钱,在股价等于或小于价值时买进并持有,来共同分享公司的成长。这样你买的股票自然比较安全,“防守是为了更好的进攻”。即使是20世纪90年代股市泡沫的大崩溃中,价值投资者仍然斩获颇多。纵观中国股市,90%的股票是在“博傻”。投机者似乎可以夸耀其短期的高回报率,但在中长期,价值投资者却遥遥领先。不要投机,因为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,当今顶级的富豪又有谁是真正靠投机赚来的钱?炒股的最高境界是不“炒”(不要频繁买卖,有人戏称为“炖”,当然,这要建立在你选择正确的基础上),诚如演戏的最高境界是不“演”一样(要融入到角色中去,才能真实自然感人)。艺术的终极是反朴归真----真理往往是最简单的。
附1:常见问题答析
1、价值投资一定要长期持有?如果我赔了,怎么办?
当然不是。价值投资是看长线,但不一定非要做长线。投资大师可以看到股票几年后的价值,如某支股票现价20元,未来三年潜在价值60元,可以估算得到,那就相当于给它上了保险,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、处之泰然,中间的波动当然也不会太在意、紧张。
具体情况具体对待,实际操作中还是要灵活掌握,下列情况可卖出:a、股价严重超买,或短期涨幅过大;b、基本面发生质的变化;c、发现更好的股票;
2、“技术分析”准吗?有“内幕消息”吗?
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“空中楼阁理论”。是美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提出的,该理论完全抛开股票的内在价值,强调心理构造出来的空中楼阁。买者不管价值,因为相信会有更傻的人去接货,他只要在最后一棒前逃走即可。可惜的是,我们接的往往就是最后一棒。
技术分析似乎深不可测,有太多复杂的东西让人摸不清头脑,使许多人对其产生了神秘感、敬畏感。其实不过是故弄玄虚罢了。
它的另一假设前提--公司的价值恒定。也就是说,如果价值不变,价格总是围绕某一点上下波动,涨上去会跌下来,跌下来也肯定会涨上去,从而去实现高抛低吸,可惜这个前提是不成立的。就像我们4块钱买了招商银行,6元卖掉,能指望它重新跌到4元再买吗?(现价约40元)。技术分析是本末倒置,很容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,因为它的所有指标都是滞后的--不过是“仅供参考”而已。
有趣的是,巴菲特、李嘉诚都说自己搞不懂所谓的“技术分析”、做不到所谓的“波段操作”,而某些投资机构、专业人士却常常宣称自己那是驾轻就熟、游刃有余。成功者都不懂,不成功者反而什么都懂,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和警惕吗?。必须指出的是,股价的高底取决于其公司经营的好坏,经营的好,那总的来说是屡创新高,经营的不好,那应该是屡创新低,甚至破产倒闭,关门大吉,这是什么“技术”也分析不到的。有时候由于恶意炒作或投资理念的偏差,股价离其价值差距很远,时间也可能很长,但价格终会回到其自身的价值区间里,概莫能外。
美国股市的年均回报率是10.4%,具有讽刺意味的是:那些号称可以“侦查主力、把握热点”,甚至标榜有“内幕消息”能“操纵股票”的由专家团队掌管的、包括基金在内的专业机构年均回报率却是4.3%。充斥市场的“内幕消息”,大多不过是空穴来风,或所谓的“庄”们故意放风而已。退一步讲,即是确有其事,先知者必然是高层人士,本身非富则贵,是没必要在这儿凑热闹的。另外,等我们知道时已是“旧闻”了,价格已高高在上,这时买进,极易被“套”。一言蔽之,如果没有基本面支撑,股价最终也是爬的越高摔的越重。
附2:投资艺术·哲理名言·大师风范

第一个理财概念:区分“投资”与“消费”;(如买房与买车)
第二个理财概念:每月先储蓄30%的工资,剩下来才进行消费;
第三个理财概念:投资年回报10%以上, 年年坚持,坚持10年以上;
----“哈佛教条”(第一堂的经济学课,只教三个概念)

“20岁以前,所有的钱都是靠双手辛苦劳动换来的,20至30岁之间是努力赚钱和存钱的时候,30岁以后,投资理财的重要性逐渐提高,到中年时如何赚钱已经不重要,这时候反而是如何管钱理财比较重要。”
---- 亚洲首富 李嘉诚
“1、你必须把股票看作是自己的一份企业;2、把市场的波动看作是你的朋友而不是你的敌人,从市场的愚蠢中获利,而不是参与其中;3、投资中最重要的三个字是Margin of Safety(安全边际)。”
---- “金融教父” 本杰明·格雷罕姆
“如果当你的股票下跌超过10%时,你不敢增加投资的话,你永远不可能从股市中取得不错的收益。”“投资股票要赚钱,关键是不要被吓跑,这一点怎么强调都不过分。”
“股价大跌而被严重低估,才是一个真正的选股者的最佳投资机会。股市大跌时人们纷纷低价抛出,就算我们的投资组合市值可能会损失30%,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。”“巨大的财富往往就是在这种股市大跌中才有机会赚到的。”
---- 最成功基金经理 彼得·林奇

1、 投资原则:第一条、千万不要亏损;第二条、千万不要忘记第一条;
2、 喜欢这样的企业:a、资源垄断型,b、过桥收费型;
3、 拥有一只股票,期待它下个星期就上涨,是十分愚蠢的;
4、 没有人能够成功地预测股市的短期波动走势。对股市的短期预测宛如毒药;

5、 反对短线交易,那只是浪费时间及金钱的行为而已,而且会影响到操作绩效。
6、 如果你没有持有一种股票10年的准备,那么连十分钟都不要持有这种股票;
7、 从来不会把自己当做市场分析师去预测,而是把自己视为企业经营者。
8、 不在意一家公司来年可赚多少,仅在意未来5至10年能赚多少。

9、 永远不要奢望股票买在最底点,卖在最高点;
10、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会发现谁是裸泳的;
11、投机者主要关注的是公司股价,而投资者则关注于公司的业务状况;
12、高等院校喜欢奖赏复杂行为,而不是简单行为,而简单的行为更有效。

13、要学会以50分钱买1元的东西。我喜欢持有一只股票的时间期限是--永远;
14、好的股票就像皇冠上的珍珠一样珍贵,一人一生真正值得投资的股票也就四五只;
15、就算联储偷偷告诉我未来两年的货币政策,我也不会改变我的任何一个作为;
16、我所做的,就是创办一家由我管理业务并把我们的钱放在一起的合伙人企业。我将保证你们有5%的回报。

17、我从不打算在买入股票的次日就赚钱,我买入股票时,总是先假设明天交易所就会关门,5年之后才又重新打开,恢复交易。因为如果我买个农场,即使五年内我不知道它的价格,但只要农场运转正常,我也没什么好担心的。

18、我只喜欢我看得懂的生意,这个标准排除了90%的股票。你看,我有太多的东西搞不懂。幸运的是,还是有那么一些东西我还看得懂。所以,我要找的生意就是简单,容易理解,经济上行得通,诚实能干的管理层。这样,我就能看清这个企业10年大方向。

19、我早就开始对股票感兴趣,在11岁时买了第一只股票。但我沉迷于对k 线图、成交量、均线等各种各样“技术分析”的研究和“内幕消息”的打探。然而在我19岁的时候,幸运地看到了格雷罕姆的书,就像在黑夜中看到了通往天堂的明灯--书里说,你买的不是那整日里上下起伏的股票标记,你买的是公司的一部分生意。自从我开始这么来考虑问题后,一切都豁然开朗,就这么简单。

20、不理会股市的涨跌,不担心经济情势的变化,不相信任何预测,不接受任何内幕消息,只注意两点:A.买什么股票;B.买入价格;

---- 世界第二首富、投资界第一股神 华伦·巴菲特

编后语:假如100年前我们的前人在美国股市投资一元,现在我们将人均拥有800万美金,而拥有这个数字的美国人,不足他们人口的5%。所以,总的长期来说,无论你是投资期货、黄金、房地产或艺术品,收益都远远低于股票。这或许是对“长线是金”的另类诠释吧!
遗憾的是,至今仍有许多人认为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不适合中国,理由是市场不同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这或许是对的。但我们不能因为拉萨的房价便宜,便要等上海的房价也要降到三五千再买,也不能因为内地的A股比香港H股价格高,而完全不去碰它。倘若巴老也如此,那就没有今天的股神了--他的恩师格雷罕姆教授的买入条件之一是“低于净资产的一半”,从现在看,符合这个标准的股票几乎是不存在的。(注:港股中国联通(0762.HK)和A股中国联通(600050.SH)是两家公司,不可简单类比)
在2000年美国网络科技股泡沫中,有人曾对一股未买的巴菲特热嘲冷讽;而对于他全盘清仓中石油之举,当时更是横加指责,仿拂他是赔了而不是赚了十倍(买1.5元,卖15元)。
2006年6月26日,巴菲特捐出其财富的85%,总价值约为400亿美金,这创造了有史以来慈善捐款额之最,很难相信,他却住在奥马哈市一个“有损市容”的地方。 巴菲特控股几十家公司,总部才九个半人(一人兼职),他平时甚至连大盘都不看、电脑都不用(更不要说什么“炒股软件”了)。在股市中赚大钱的,往往是那些大智若愚、虚怀若谷之人。我们需要的是虚心与感悟,而绝不是什么“创新与颠覆”,巴菲特说:“我的成功并非因为高智商。重要的不是他们知道多少,而是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认识到自己不懂什么。”等我们什么时候真正理解并认同了巴老的投资理念,那我们离成熟与成功也就为时不远了……
良药苦口,忠言逆耳。衷心希望能对您有所裨益。顺祝安康,恭请雅正。
  

分享到:
评论

相关推荐

Global site tag (gtag.js) - Google Analytics